元宝枫资本 太平洋战争㉓:美军杀59.2万人,菲律宾战役,如何成日军屠宰场?
《易》曰:鸣鹤在阴,其子和之;我有好爵,吾与尔靡之。期待每一个共鸣的你,关注、评论元宝枫资本,为学、交友!
美军在吕宋岛登陆的部队被称为有史以来规模最大的攻岛登陆部队。护卫登陆的盟军舰队,计有美国第七舰队,荷兰和澳大利亚的舰艇,美国第三舰队,另外还有美国第五航空队和第三航空队支援,共有大小舰艇共八百五十艘布满在海岸线上。视野之内到处是船,极为壮观。

第一阵容为美国陆军第六集团军两个军四个师。1945年1月6日到达碧瑶;9日,五万多人开始在仁牙因湾登陆,组成一个四英里长的延伸桥头堡。
日军防守吕宋岛的陆军第十四方面军共有九个师,二十八万人,海军二万多人。其中,陆军绝大多数是从中国华北和东北地区调来的,第十四方面军司令官由山下奉文大将担任。此人在初期曾指挥陆军攻克马来半岛和新加坡,后来驻守在中国东北防御苏联,这次紧急调到菲律宾。
日本防守吕宋岛的陆海军人数虽有三十万,但武器弹药不足,又兼制海权制空权完全掌握在盟军手中,面对排山倒海般攻来的盟军,山下奉文吸取三年前美军防守时失败的教训,不打算在岸边打主力战,主张宣布马尼拉为无防卫城市,退出马尼拉,保存实力,据守山地,进行持久战。
他把二十八万多人分为三个集团:
一个是尚武集团,防守北方据点,由山下奉文大将直接指挥,共有五个师团,一个坦克师团,二个旅团,还有第四航空军地面部队、军直属部队及兵站部队,合计十五万多人;第二个是振武集团,防守吕宋岛中南部,由第八师团长横山静雄中将指挥,共有一个师团,二个旅团,马尼拉防护部队,马尼拉海军防卫部队,湾口防卫部队,海上挺进支队等,合计十万多人;第三个是建武集团,防守克拉克以西地带,由第一挺进集团长冢田理智喜中将指挥,有第十师团,陆海军航空部队等,合计三万人。
1、马尼拉攻防战
山下奉文打算退出马尼拉的方案遭到日本西南方面舰队司令长官三川军一中将和第四航空军司令官富永恭次中将的强烈反对,要求由海军独自防卫马尼拉。经过争论,最后决定马尼拉市区内的海军防卫部队由岩渊三次少将指挥,共有二万余名。马尼拉东侧有振武集团十万人据守,马尼拉西侧有建武集团约三万人据守,互相呼应。

夺取吕宋岛的计划和三年前日军攻占吕宋岛的计划非常相似。主攻部队第一军和第十四军在林加延海湾登陆,少量部队在苏比克海湾西北的海岸和马尼拉湾南面的纳苏格布海岸登陆,以便封锁巴坦半岛和科雷吉多尔岛,并准备从马尼拉的后方或南方闪电进攻,夺取马尼拉。
1月9日拂晓,盟军进攻部队乘数百只登陆艇到达仁牙因湾海岸。上午9时30分,第一军和第十四军登陆,没有遭到激烈抵抗,迅速向内陆推进,扩大战果。
这时,哈尔西指挥的第三舰队驶进日本海军防守的水域,击沉日本四十四艘舰船,击毁一百余架飞机。日本空军也不示弱,出动“神风特攻队”自杀飞机,在仁牙因湾击中美军十四艘舰船,包括一艘小型航空母舰。
从9日到18日,日本“神风特攻队”飞机连续袭击美舰,共击中四十三艘,其中击沉四艘,重创十八艘。美军飞行员、陆海军士兵共七百三十八名阵亡,约一千四百人受伤,损失很大。
1月18日,美第十四军攻占克拉克机场。19日,美第十一军三万余人和日军在曼努埃尔附近展开激烈的坦克战。1月29日,美第三十八师在巴坦半岛以北圣安东尼奥登陆。1月31日,美第十一空降师在齐格扎格隘口西面六十英里的纳苏格布着陆。

到此时,日军第二十三师团、第一○三师团、第十九师团、战车第二师团、第五十八旅团已全部被包围。激战后,除一部分投降外,其余全部战死。
2月1日,美军骑兵第一师和第三十三师从北面向马尼拉疾驰,第十一空降师从南面向马尼拉推进,和防守马尼拉的日本海军陆战队展开激战。2月3日下午7时,盟军冲入桑托·托马斯大学,放出五千余名美国平民和俘虏。第二天,到达马尼拉市北郊。
狂妄自大、盲目自信的岩渊海军少将,指挥一万七千名海军防守部队和四干名陆军殊死抵抗,在马尼拉市奋战四昼夜。岩渊少将率领的部队主要困守在中央邮政局,市政厅,国会大楼,财政部大楼等处。近距离炮战中,马尼拉城北大片市区陷入火海。
2月7日,麦克阿瑟将军发出公报,宣称:“我们的部队正在迅速消灭马尼拉的敌人。”美国罗斯福总统和英国丘吉尔首相都发来贺电。然而,美军虽然占领了市区,但马尼拉外围的攻防战仍然继续打了一个月。
岩渊少将指挥的防御中心设在巴石河以南的因特拉穆罗斯镇上,那里有古老的石砌城墙,城垛非常坚固,在美军连续的炮轰下依然顽抗。城市东南部的部队,凭借设置的路障也在顽抗。
2月26日元宝枫资本,岩渊少将在设在农商部内的防卫司令部内自杀。
3月2日,美军摧毁因特拉穆罗斯城堡里最后一小股有组织的抵抗,马尼拉攻防战到此结束。

在这次攻防战中,马尼拉市建筑物毁坏了四分之三,美军死伤二万五千人,菲律宾居民死伤人数约为美军的五倍,达十万人。被称为“东方明珠”的马尼拉市已成为废墟,麦克阿瑟原来预定的胜利游行不得不悄然放弃。
美军在进攻马尼拉的同时,2月16日,第五○三步兵师的空降部队在科雷吉多尔降落。那里的日本陆军凭借马林塔隧道顽固抵抗。2月21日夜,日军猛冲出来,点燃了数吨三硝基甲苯炸药,破坏了隧道。没想到,这给美军帮了大忙。隧道大部分坍塌,造成日军无险可守,只好在无可隐蔽的隧道外面与美军展开激战。寡不敌众,日军全部被歼。
2、吕宋岛决战
菲律宾群岛的攻防战,日本海军主力被基本毁灭。莱特岛日军战败,马尼拉被美军攻陷,到此时应该说战争胜负已定,不应该再破罐子破摔,拿国家民族命运孤注一掷了。可是,山下奉文还声言要继续进行吕宋岛决战。
在1月6日盟军登陆那一天,山下奉文大将曾对新闻记者说:“敌人已经进入我的腹中了。”他的真意是想在吕宋岛上展开持久战,拖住美陆军主力,尽量把美军牵制在菲律宾,以拖延时间,给日本本土防卫造成有利的条件。
从结果来看,日军以日本人和菲律宾人的牺牲为代价,换取了他们想要达到的目的——麦克阿瑟将军统率的大军,一直到日本投降还未能完全离开吕宋岛。

当马尼拉市的日军被击溃以后,日军第十四方面军虽然还有几十万人,但航空部队已无力协助,铁路陷入半身不遂的状态,汽车只有三千余辆,而且汽油不足,要作出有力反击已是根本不可能的事了。在毫无希望的情况下,日军仍企图进入山地负隅顽抗。
山下奉文把三个集团的残余人马分别撤退到三个山地去组织多面防御阵地。一处在卡拉多略山脉的东北;另一处在扼控克拉克机场的三描礼士山脉;第三处在马尼拉以东的马雷德山山脉。美军由克鲁格将军指挥的九个师以压倒的优势不断追剿日军,用机械化部队在地面上追赶,天空中有飞机扫射和轰炸;日军弹药、粮草、医疗品接济不上,再加上道路桥梁涵洞都被炸毁,深山密林中又有菲律宾义勇军截击;加之河水猛涨,道路泥泞,暴雨不止,已没有栖身之地。
日军已经完全失去战斗力,也完全失去了活动的自由。原来设想的靠精神力量、“大和魂”、“特攻队”之类打“持久战”的计划只是一个梦想,等待他们的只有逐渐被消灭。
5月8日开始,美军三个师向马尼拉东方南湖地区和山岳地带进攻。这个地区,日军有八万余人防守,美军于5月8日和15日发动两次总攻击,战斗非常激烈,美军第六十师师长阵亡。进入6月,日军大败溃逃,大批部队逃到深山野林中,惨状可想而知,战死、病死、饿死甚多。到日本投降时,只剩下六千人在苟延残喘。
盘踞吕宋岛北部山区的第十四方面军也经常受到美军攻击,伤亡甚众。4月下旬,主力转移到拉奥以北地区。美军毫不手软,攻击十分猛烈,第十四方面军司令部只好步步后撤,到山间密林地带喘息。
据《最后的帝国陆军》一书记载:冢田中将指挥的建武集团拥有三万之众,采取各自觅食的办法分散以后,大部逃到桑帕勒斯山系的腹地中去。那里没有一粒米,日军把那里能够找到的蛇、野鼠、蜗牛等可吃的东西全都吃净了。饿死者甚众,最后残余的仅一千余人,即二万九千人饿死。
横山中将指挥的振武集团,八万人中有七万三千人饿死或病死。

比较幸运的是山下奉文直属的尚武集团,最高时共有十七万人,到8月15日投降时,活着的有五万五千人。
菲律宾决战期间,日本阵亡人数,陆军损失地面部队约350000人,航空部队74000人;海军损失舰船部队48000人,其他80000人;非战斗员损失人数40000人,合计592000人。
1945年8月31日,日军接受美军第三十二师师长的投降劝告。9月2日,山下奉文下山投降,交由马尼拉军事法庭审判。12月8日判处死刑,1946年2月23日上午6时执行。
3、凄惨景象
菲律宾战役,是日军在整个太平洋战争中死亡人数最多的一次。它的凄惨景象,战后许多生还者曾有过记载,现在此摘录几段。
《菲岛攻防战》一书曾记录退却时的情景:
他们背负着包袱正要到山地去躲避。这时美军已经逼近,在后面驱赶。美国飞机又在天空中监视着。走投无路,只有隐蔽在防空洞中等待,才能有一线活着的希望。外面坦克炮声震耳,后悔没有早些出发,但已经来不及了。正在此时,天空突然阴了起来,急风骤雨吹得天昏地暗,美军飞机走了,战车也停止进攻。他们认为机会到了,拼命地向北方奔跑避难。道路上挤满黑鸦鸦的后撤部队和难民,通过高原地带,进入森林深处的农场学校。
在这段路程中有拉姆特河,桥梁已被美机炸毁,临时架有一座通行木板桥。河水泛滥,木桥左右摇晃十分危险。人们挤成一大堆,争先恐后推拥着前进。到半夜时候,浊水不断上涨。太不幸了!河水终于把桥和桥上的人一起冲跑。岸上顿时更加拥挤,眼看浊水翻滚,巨浪咆哮,心急如焚。这一带是平缓的丘陵地带,没有藏身的森林树木,全是低低的野草。
天一亮,美军来袭,只有等死,再无生路。不管怎样反正都得死。有的人便跳进浊流,企图游到对岸,找条活路。一个接一个的跳水者都被魔鬼般的浊流吞食了。正在一筹莫展的时候,东方发亮了。
河岸一带堆积着像黑蚂蚁一样的人群。当然美机是不会留情的,数十架美机对这一群人用机枪扫射。脑袋碎了叭嗒倒地的,手或脚打飞了不知疼痛蹦跳着各处乱跑的,一片血海,一片惨叫声,呈现着阿鼻叫唤的地狱情景。混在军队中的妇女儿童们,像疯子一样往河里跳。正在这时,后面又出现了美军战车。战车炮筒像大蛇的头一样,疯狂地喷洒炮弹,河岸上的日军官兵和日本居民都成了靶子,被炸得粉身碎骨。
这样的凄惨场面,几天以后,再一次出现在由农场学校爬坡的斜坡上。老太太和小孩行动缓慢,跟随着的妇女行动迟钝。美机发现目标后立即俯冲扫射,一瞬间都被子弹击中,纷纷从坡上滚落下来,死尸堆积形状如同坩埚。脑袋碎了,肚子开裂,四肢乱七八糟飞散各处。从这条地狱道路里勉强逃出来的极少数人,在到达少数民族伊哥洛人的居住点后,一粒米也没有找到。
饥饿的士兵们在伊哥洛人的居室旁边发现一种小粒的红色果实,放在嘴里一尝,略有甜味。在边找边吃的过程中,有的人开始肚子疼,有些过于贪食的人已经死去。还有一种生长在藤上的果实,像黑色大豆那样,一些人吃后也中毒死亡。一匹用来驮东西的水牛被部队杀了充饥,剩下的骨头和牛皮被其它部队捡到后视同珍宝,用锯把角切开吮吸角内像豆浆那样的东西,把牛蹄子用火烤软了吃,牛皮切成小片翻烤着吃,都是不可多得的美味。野老鼠是士兵最佳的美餐。

菲律宾和中国一样,在日军占领时期,各地抗日武装力量非常庞大,全岛各地都在进行游击战,使日军陷入被围困的境地。
日本侵略军和在中国虐杀中国居民一样,用各种残酷手段屠杀菲律宾人民。战争时期投身游击部队的人写了许多纪实文章。
其中友清高志著《疯狂虐杀吕宋居民的真相》一书,记载了下面一段事实:
马尼拉南方,拉格那湖南边有一个叫利叭的地方,1945年2月26日、27日两天,第十七联队长藤重夫命令他的部下把附近村民约一千人不分男女老幼全部杀死。
办法是十分狠毒的。首先是欺骗居民,让他们到学校的教室中去集合,告诉他们每十个人为一组先后出去发给通行证。居民信以为真,一排一排出去以后便一个不剩的被全部杀死。
在阴森的山崖背后,两个日军军官正在等待“实习”用刀杀人的技术,在他俩背后,有一大群拿着闪亮刺刀的士兵。当走在前面的居民走到距崖边三米左右的地方,管原排长发出口令:“停止!”立即从他的背后左右冒出几个士兵,一齐高呼:“呀衣”,使出浑身力气,用刺刀从各个方向向这个无辜的居民刺去,被刺穿的身体鲜血飞溅。就在这一瞬间,又发出“呀衣”一声,只见一个士兵用军靴踢一个居民的腰,同时拔出刺刀向那个人刺去,然后像拨拔红薯一样将跌倒的人推到崖下。就这样,一组一组被杀死的人滚落崖下。
在视野的另一个地方,有一个居民被牵到日本军官跟前,他紧闭眼睛蹲在那里,被从脖颈上刺入一刀,当军刀举起落下的一瞬间,发出凄惨的叫声,从脖子底下蹿出的血液喷到头前,他的躯体随即被踢进谷底。还有一个人,挪动着战栗的脚步,用怨恨的目光凝视正面的日军军官,军官挥动军刀,只见白光一闪,随之发出瀑布样的声音,在垂直喷出血液的前方,人头已落到约七八米远,他的身躯已涂满了鲜血。
溪谷底流淌着的白色溪流,随着尸体的滚落,已经染成了红色。就像人的唏嘘那样发出泡沫。这个溪流在不一会儿的工夫已经被死尸堵塞住了。但是,那只是短暂的时间,水位增高了,推动着死尸,染成浓厚血红色的激流,冲洗着死尸无情地流去。崖上的死尸不停地滚下,溪水泛着红沫向前流逝。
1967年2月18日,《朝日新闻》刊登一篇文章:《民众不能消失的怨恨》,说的是一个日本青年海外协力队到达菲律宾,当地一位教师跟他说:“你若三年前来到,不杀死你才怪。不过现在我打算忘掉过去的事。”

1981年8月27日,《朝日新闻》登载一篇《对日战争——不能治愈伤痕的菲律宾》,也有比较详实的记载。
(正文完)
如果有其他关于历史领域的话题或观点可以【关注】我私聊,也可以在下方评论区留言,第一时间回复。
淘配网提示:文章来自网络,不代表本站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