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股网 写点生活|父亲的背影

潮新闻客户端盛夏光年中股网

晨光总是先照亮父亲的后背,再漫过我的脚尖。
童年记忆中,山间的雾是活的,它缠绕在父亲的肩头,又被他稳健的步伐踏碎。我跟在这个背影后面,走过露珠晶莹的田埂,走过星子未落的晨昏,如同小船跟着灯塔,如同溪流顺着山脉。父亲的后背是我人生的第一张地图——肩胛撑起的地方是高山,脊柱延展的方向是长路,灰白衣衫里藏着岁月的纹理。那时我不知道中股网,这个背影正在教我书写人生的笔画:那一竖是挺直的脊梁,那一横是开阔的担当,那深深的弯折里,藏着最柔软的爱。
许多年后,当我在城市霓虹中回望,才发现父亲用背影为我铺就的路,不仅通向山外的世界,更通向了生命的本源。他是有意走在我的前方:既要为我劈开迷雾引路,又要让我看清前路的沟坎;既要给我足够的安全感,又要教我独立的勇气。山间的晨露记得、星光记得、那些被竹竿惊起的雀鸟也记得——那个背影如何将懵懂孩童带成追风少年,又如何悄然退后,把辽阔天地让给羽翼渐丰的翅膀。
我生长在一个小山村,父亲的职业是教师,是左邻右舍人人尊敬的“教书先生”。他敬业爱岗、勤劳持家、严谨为父。在他的影响下,我从小懂事、勤奋、好学向上。如今回想起来,我每向前一步,都有他的背影做铺垫。
那时我们农村还没有开办幼儿园,七岁的我,就要读一年级。因为不会数数、不会写名字,上学之前我哭闹了好几天。开学第一天,天还没有亮,父亲就把我往学校送。两三里的泥土路,没有路灯,前方有雾,路两旁的青草上沾满了露珠。父亲一只手拿着一根细长的竹竿。哥哥和弟弟在家不听话的时候,没少被敲打。我心里明白,那是父亲给我立的下马威。他另一只手打着手电筒,白色的光束穿过薄雾,勉强照见了前方的沟沟坎坎以及路边的田野庄稼。我走得一脚深一脚浅,抽抽嗒嗒装模作样地哭着,以掩饰内心的怯懦与不安。我不明白,起夜的时候,也是父亲帮我打着手电、照看我起床小便。为什么,家里的灯光是那么温暖和明亮。而在没有边际的天地间,那束朦朦胧胧、白茫茫的光,好像在拽着我中股网,走向不可知的未来。那时那刻,父亲的背影如一座移动的灯塔,无声无息,却带着不容置疑的坚定和威严。两三里的路程,父亲始终是大步向前,一次也没有回头看我。我不知何时止住了抽泣,开始小跑起来,才不至于跟他拉开距离。那一刻我想,父亲好狠心。如果我犹犹豫豫、磨磨蹭蹭,他一定会把我丢在空寂无人的旷野中。也是在那一刻,我丢掉了求学路上可以倦怠或敷衍的幻想。因为父亲的背影在指引我,黎明,正升起在前方。
小学毕业那年,我十二岁,必须要到乡政府所在地的中学上初中,并且住宿。去学校如果走大路,起码有十几里路,要花费一个多小时。如果走山路,只有五六里,只需一半的时间。开学那天早上,也是黑漆漆的天,也是父亲送我上学堂。记得那是个下雨天,我们俩都穿着雨鞋打着伞,在曲曲折折的山路上小心翼翼地往前走。父亲还挑着一副担子,一头是我的铺盖卷,一头是脸盆、饭盒、一袋大米和一罐梅干菜。斜风细雨迎面扑来,父亲把雨伞整个扣在了铺盖卷上。他的头发和衣服,不一会儿就湿漉漉的了。他不言不语,只顾埋头走路。爬坡的时候,我清晰听到了他浓重的喘息声。脚下的路很滑,上坡的路更加显得艰难而漫长。那一刻,父亲的背影有些踉跄。一根藤蔓缠住了我的衣袖,我站立不稳,差点滑倒,惊慌失措地喊了一声“哎呦”,并且小声埋怨:早知道山路这么难走,就该选大路嘛!父亲停下脚步,回头深深看了我一眼,用冷峻的口气说:不管走什么路,一步一个脚印踩稳了,才不会跌倒!那一天,父亲用湿答答的背影告诉我:攀登的路、泥泞的路,都是人生的必经之路,更需要打起精神、提起勇气,才不会摔跤,更不容回头。
初中毕业,我以全校第一名的成绩,考上了初中专,成为改革开放后远村近邻第一个“吃皇粮”的读书人。我不仅实现了“远离大山、走向外面的精彩世界”的愿望,也用可预见的“光明前途”(中专毕业后工作包分配)报效了父母的养育之恩。学校离家有百多里路,那时交通不便,要步行五里路、乘坐三轮车、换乘两趟公共汽车,再步行三里路才能到学校。那一年九月中旬,暑气虽未褪尽,但天气渐凉。也是父亲打点行装送我去学校。他提着一个箱子,背着一个大包走在我前面,脚步有些迟滞。那年的父亲不到五十岁,我却蓦然看到了他后脑勺上的几根白发,在早秋的阳光下格外闪亮。可是,那个时候的我,却没有领悟到,我刚健的父亲,竟然在走向衰老。在我心里,他始终还是那个大踏步向前的说一不二的父亲呀。
我们一大早出发,一路辗转来到学校,已经是中午时分。父亲帮我办理完新生报到手续,并在宿舍安顿下来以后,就急急忙忙赶回去了。懵懵懂懂的我,居然想不起来给父亲倒杯水喝,也没有请他吃顿简单的午饭。那时,我还沉浸在对新学校的新鲜感和远离家乡的落寞情绪中。而且,年轻的我还不习惯离别、不懂得告别。我只是悄悄趴在宿舍的窗台上,看父亲的背影是怎样的瘦弱和孤单,是怎样变得越来越小、越来越远。最后,就像一个小蝌蚪一样,消失在道路的尽头。我迷蒙的泪眼中,父亲的背影,从此成了书信里的挂牵、睡梦中的呼唤!
人生如长路,我们都在接力中完成身份的转换。当我终于也成为走在前面的人,才真正理解了父亲当年那个背影里藏着的千言万语。
中专毕业后,我被分配到县城工作,开始了独自闯荡的征程。临行那天,父亲执意送我到村口。晨雾如纱,他这次没有走在前面,而是与我并肩而行。走到老樟树下的三轮车旁边,他停住脚步,将手中的行李递给我:“出门在外,注意安全。要好好工作,好好做人!”我注意到他眼角漾开的细密的笑纹里,有着土地般沉静的淡定与从容。他接过我手中那根曾经引领我走过无数夜路的竹竿,轻轻顿地说:“往后的路,该你自己走了。”那一刻我忽然明白,父亲不是走不动了,而是在用另一种方式引领我——学会放手,何尝不是更深的守护?
成家立业后,我成了在城市扎根的异乡人。某个冬日深夜,我携妻儿赶回老家,远远看见父亲披着旧棉袄站在村口。他的手电筒划破寒夜,身姿依然如青松般挺拔。在我们的车灯照射下,父亲的身影像一条黑色的溪流一样细长,一直延伸到视线的尽头。返程时他坚持送我们到高速公路口,站在路灯照不到的阴影里对我们挥手,眼中灼灼的光亮宛如星光。在后视镜里,我看见他挺立的身影渐渐融入夜色,忽然懂得:有些背影的退后,不是迫不得已,而是为了让我们成为前方更耀眼的光。
如今我也常常走在儿子前面,送他去学校、带他跑步登山、参加各种培优班。某个雨夜,儿子突然说:“爸爸的背影好像一栋会走路的大房子。”我怔在霓虹闪烁的十字路口,突然听见时光轮回的声响。原来父亲当年留下的不仅是背影,更是一个生命的坐标:它告诉后来者该如何在迷雾中找寻方向,在泥泞中保持尊严,在孤独中坚守责任。也许所有的父辈都注定要成为背影中股网,不是为了展示威严,而是用身躯丈量出儿女前行的第一段路。当我们终于读懂这份沉默的给予时,它早已化作血脉里的罗盘,在每一个迷茫的岔路口,为我们指出回家的方向。
淘配网提示:文章来自网络,不代表本站观点。
- 上一篇:毅鸣天汇 列车紧急广播后他第一个冲上前, 上演教科书级示范
- 下一篇:没有了


